Choose a way, choose a way to live

《大叔:我们终于可以聊聊走过的路》豆瓣评分:8.0分

第一次读马家辉的作品,以《大叔》作为书名还是蛮新奇的,不禁让我想起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专辑。截止2022/4/21,豆瓣102人评分8.0分,说实话我个人感觉挺意外的,可能这本书的受众像书名一样都是爱看书的大叔?对于一介小辈来说,既没了儿时的欢乐,又没能企及大叔的高度,不上不下的年纪,所以此书我个人感觉一般,前半部分确实让我颇有感触,后半部分当日记看了,没有与之匹配的经历,没有亲身走过那么多地方,见过那么多人,书中内容,屏幕上文字,于我而言仅此而已。
稍做了些笔记摘录,希望对你我他或许会有点用途。当然不想看也可以,跳过这段无妨。

既然无法肯定自己错过了什么,世上便不存在“错过”。生命毕竟只能是眼前的生命,现在有的便已是全部,面对它,其他免谈。
年轻真好,眼神里都是放肆,这是他们的权利,青春岁月本就有浪费的本钱。
做博士研究,走学术路当然困难,但如果我们对自己有要求、对生命认真的话,无论读博士做研究,抑或上班工作,其实都一样困难,无分别。
青春读者或许如你,读了,如果你亦是跟关仲然类近的读书人,想必能有深刻的共鸣,暗暗感动于原来世上确有声气相投的陌生同志。而于若干年后,当关仲然不再年轻,当他站到学院讲坛,说不定亦会瞄见最前排坐着一位旁听生,用他昔日所曾拥有的青春眼睛仰望台上,下课后,亦会趋前跟他聊天,然后成为他的忘年小友,并且选择相同的读书人的道路。只因旁听生曾经读过这本《孤独课》,兴起了他在书中序里所写的相同念头:“即使年代已经不同,我也想过一次像他们笔下的留学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留学生活记录下来。”
一代连一代的读书人的精神生活,确是常用这样的方式记录和传承下来的。而读书人,其实从来不孤独。
毕竟任何事情皆可用不同的尺去量度,你用的是不同的尺,自会得出不一样的数字。
所谓论文研究,纯属申请升级的应景之作,景过了,一切沦为自欺欺人的无用故纸。所谓意义,所谓贡献,所谓“影响因子”,十居其九只是笑话。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你们到了实际社会里,往往所用非所学,往往所学全无用处,往往可以完全用不着学问,而一样可以胡乱混饭吃,混官做。在
胡适先生又说:“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少年人初次与冷酷的社会接触,容易感觉理想与事实相去太远,容易发生悲观和失望。多年怀抱的人生理想、改造的热诚、奋斗的勇气,到此时候,好像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第二味药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简单来说便是,hobby(业余爱好)。

胡适开出的第三味药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对时代、对别人、对自己,都是。唯有怀抱信心,我们才愿意对自己和别人以及时代付出,肯努力,肯忍耐,也肯守住基本的理性和文明,否则,只会煮鹤焚琴,自相残杀,同归于尽。胡先生说,“我们今日所受的苦痛和耻辱,都只是过去种种恶因种下的恶果。我们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必须努力种现在新因”,“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吃得讲究是对生活的认真,里面有美感,此之所以好的食物被唤“美食”,肉体便是精神,形上形下,不离不弃。

自律不强唯有依靠他律,“因才适性”

快乐不难,有能力稳定而可靠地快乐才是挑战,而世上恐怕没有什么比便宜的书本更可供凭借了。

“学会识字的四十五年后,我发现每当我的眼光落在报纸专栏上,我便马上想起母亲说的‘切勿指指点点’。”

“不要输给雨,不要输给风,也不要输给冰雪和夏天的炎热,保持健康的身子”。

“行低人不低,人若低,只因自己做得低”。

心外无物,心即理,理即心,人情物理,不假外求。

“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对韦小宝来说,人间不容易,好人坏人都有其难处,解决得了难处,坏人会变好;一旦当难处到了某个程度,好人亦可能变坏。

傻子,你不要对眼前人和事物过于认真,试下跳开几步看,外星人、脑电波、平行时空、命运传奇,统统是奇妙生命的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塑造你的认知世界和现实生活,只不过,你目光如豆,只见眼前,不知道自己错过了生命里的多少美好。

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脱离时间而存在的一种真空状态,仿佛飘浮在月球表面,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随时随地都在。

旧的去了新的来了,无人知道前景何在,唯有被迫放弃手里仅余的安定,闯海南、闯深圳、闯上海,带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前行,再在眼泪和鼻涕里展开财富暴增的笑脸。

生命里有许多事情从事后回看,都像黑色幽默,原先以为悲惨的,虽或仍是悲,其后发展却未至于惨。

生命或许像一关又一关的谜语挑战,每次解谜的困扰或快乐皆是如此真实。

人的悲剧往往在于明知道是空却无法停止“追空”,而一辈人,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就这样无奈消耗。

生命苦短,最重要的是懂得令自己高兴。

道理总是不会少的,说些贴近生活的吧,从何说起呢,从个人起居来说吧。“二十多岁的人了,照顾不好自己,管不了自己,没啥付出,却总想着赚大钱,每天不知道忙啥,牛逼轰轰的,到头来自怨自艾,一年又一年。。。”从大叔的角度看“青春岁月本就有浪费的本钱”,但倘若一头扎进生活里,却发现生活一点也不简单,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如何对待你,茶米油盐足够磨平一个人的心性。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不吃早饭,可能就算不上一个精致的人,或许也没有多么精致的生活,这里的精致并不在于要花多少钱,要有多高的品味,要给自己配置的多么高档,而是在于有没有为自己用心,会不会享受当下的状态,有没有照顾好自己,哪怕是吃一顿饭,也会有吃一顿饭的状态,要给自己生活的仪式感。看到斜对面阳台上,有人把平底锅、铲、抹布等全都挂了起来,我会觉得这是一个生活非常精致的人,因为懂得收拾,也有耐心去做这些琐碎的小事,不过毕竟没有见过其人,也只是我个人这么看来。尽管一个人不可能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到完美无瑕,不过静下心来,把自己照顾好也算可以了。哦,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照顾”和“管好自己”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自身欲望的克制程度,算是我个人评判的标准吧!举一个饮食上的例子:明确了自己要减肥,却仍然还不控制自己的饮食,少量或者控制油盐等。或许一个人可以很容易从他人身上看得自己的影子,重要的是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越是向内抛析自我,越发觉得自身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自此便不再对别人“指指点点”。

人生数载,总有人会冠上点意义,也有人说没有意义,不过到头来,直到消失得那一刻,没有人,哦,不,没有谁,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曾给出标准答案。所以我个人目前的看法是:多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吧!Choose a way, choose a way to live!如果能找到一个与你相伴余生的人,当然这实属不易,自然是极好的,反之也不是什么坏事。巴拉巴拉一堆,废话一通,这字数也够我学生时代语文考卷后面的两页空格了,只不过没啥主题,随感而写,这要是被语文老师看了,免不了一顿友好指导。

以上文字,献给初出茅庐、面对生活的自己,感谢我的母亲多年来的付出,希望自己也能像母亲那般坚强!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