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腔启示录

看完这本书,脑子里就出现了张敬轩那首《吻得太逼真》中的“我想问问问问问,我该怎么脱身,你却说花花世界不必当真”歌词。豆瓣8.1分,多数人给了4星,前半部分让我有一点反感,中间开始出现反转,最后似乎有种走向正轨的感觉,不是说不喜欢大团圆的结局,只是经历多了后感到些许的不实在。我仍能记得王玉玊对自己人生的那一段描述,忍耐、坚持咬咬牙挺过去,一切都会好的,即便一次次袭来,我也能同样一次次抵挡过去。
这样的一种对于未来,对于不确定的勇敢的心态,让我非常的敬畏。我自认为我做不到,患得患失不是没有过,那种不能把状况稳定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情形才是让我感到害怕的来源。同样的让我想起唐影在受到于川川一连串质疑和讽刺之后再次审视自己的样子,“他那么优秀,而这个样子的我配的上他吗,我身上有哪些吸引他的点呢”,该说是不自信呢,还是说这是人原本的天性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越陷入其中越看不清自身的处境,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用自己的理性压倒情绪的同时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我开始同意“选择一个人,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这句话,设想着如果以后选择了一个人而不能忍受ta的生活习惯该怎么办,当初问过了一个死党朋友,直接回了我一句那肯定不会选择的,意料之中的回答,似乎谁都不愿意将就了,只是回头看看我的父母,觉得妈妈过得非常辛苦。回到这本书的话题来,其实书中的“腔调”,我在现实中见的还是比较少的,也可能我并不在意这方面或者我没有get到他们炫耀的点在哪里,不过还是能清晰的记得小时候长辈们茶余饭后的谈论,谁谁家孩子怎么怎么样,谁谁家怎么样发了财啊,这就是上一代人的“腔调”吧,与现代的“腔调”相比而言似乎老土一点,但其实更接地气。书里有段话说的不错:
平凡或者不平凡,在我看来只是因为概念区分导致个人印象产生了层次划分,或者说在脑海中产生的任何定义都是因为这样才形成了固有的认知,所以我设想如果看淡这种层次划分或者删除这种定义概念,是不是就适当减轻了自身的某些负担呢(当然这是个人的认知,事物本事没有变化)。不在意也好,在意也罢,都是个人自己的选择,看透看不透的,也请负起自己的责任。

罗里吧嗦一大堆,这本书还是蛮有“腔调”的,生活嘛,不寒碜。

2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