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束般的恋爱

安利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豆瓣评分参考:8.6分

在看大刘《三体》著作的时候,偶然间刷到了书友的评论,讲到了这部电影,属于是被狠狠的安利了一波~

如果说《爱在三部曲》打开了我对爱情的美好向往,那这部电影绝对关上了我对爱情期望的大门。很多时候,我对未来的预期都是一个大致模糊的概念,幻想着两个人的生活虽然平淡却也有爱,事事沟通,双方互念,尽量保持着生活的新鲜感,不需要太乐观,也不需要太悲观,简简单单的一辈子应该是最大的幸福。而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给予了我沉重的打击,甚至让我对最简单的生活都产生了怀疑。一开始的问题不在于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当然,它可能本来就不咋地),被灌输了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印象是最可怕的,“独立带来的副产品,是孤独感的滋生”,这是我在《我的二本学生》里读到的一句话,没错,人可以怀有对世界的美好期望,可以将自己的期望无限期的抬高,但是当这种幻想破灭时同样也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未出社会的是没有体会到被毒打的滋味,是没有觉察到生活的压迫感。

男主“山音麦”一度将画画作为自己的理想工作,且希望以此摆脱生活经济的困扰,但每次接单的价格不断降低致使自己越来越窘迫,最后丢掉了接单这个经济来源不得不面对现实进入企业打工。女主“八谷绢”面试受挫,毕业开始慢慢找工作,但她却融不到同事工作的圈子中去,因为没有共同语言,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追寻感兴趣的事物。最终两人在各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想他们两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一心工作挣钱养家,是为了给女主更好的生活,在见自己父亲和对方父母的时候,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她追求自己的兴趣,也给了他适当的支持,但仍然还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我觉得他们俩都没有错,只是走在了不同的路上。曾经《金翅雀》中皮帕对西奥的回信写道“我们的缺点和弱点都太过一致,随时都有可能把对方一转眼带到谷底。虽然她有点语焉不详,我还是一瞬间就明白了她在说什么,并为此感到震惊不已。”让我对此十分不解,现在看来有相似的经历或者兴趣爱好也不见得一定就是什么好事。电影完全符合了我认为的爱情的发展路线,两个有着共同爱好、兴趣的人走在了一起,但明摆着中间存在着跨度,也是我竭力想拿出的一点来反驳这部电影的依据,未出社会和出社会的人在思想上有着本质的不同,遭遇了社会的毒打和没有被毒打过的人是不同的,向现实低头的和不向现实低头的人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如果他们是在社会成长中认识的话,应该会抱有一定觉悟的,那么我不服气的点可能也就放下了(当然分不分是他们的事),而从学生时代跨越到社会人这个阶段却存在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豆瓣有网友评论的很好:“聊书聊电影并不稀奇,只要我进豆瓣爱好小组,我可以在里面找到志同道合者聊上个三天三夜。重要的是,内化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东西,对方是否接得住?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这种内化,可以是你的性格、你的品味、你的气质、你的审美、甚至是你的创作等等”

看来我还是肤浅了,生活不仅仅只有一个维度,真希望我没有被蒙蔽双眼,只用一双简单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不需要什么英雄主义,简单的感受,用心的生活就好,仅此而已。开始是结束的开始,但也是另一段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