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多巴胺

贪婪的多巴胺

作者: (美) 丹尼尔·利伯曼 / (美) 迈克 尔·E.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郑李垚
出版年: 2021-8
豆瓣评分:7.8分
个人评分:三星半

读完之后我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地方,反而就像是走进了一堆理论中又走了出来,但也没有达到科学研究那般深奥的程度。我最大的感受也不过:原来我的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与之息息相关。我不擅长做这类理论的总结,找豆瓣评分的时候看到读者的一些总结,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大块内容,一块是多巴胺的运作原理,另一块是多巴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应用。在多巴胺的运作原理中,作者给我们树立了三个重要概念:一对相爱相杀的影响未来的多巴胺回路——欲望多巴胺(控制欲望)和控制多巴胺(控制实现欲望的规划和手段),以及安于现状的当下回路(比如内啡肽/内源性大麻素等)。”

作者围绕上述内容也做了相当多的内容扩展,仔细想来,或许人类本身就是欲望的无底洞,从不同的人生方向来看,或好或坏,有的人选择不做,而有的选择去做而已。控制与被控制,对于人这个物种来说我很难决断,如果说有意为之的控制可以促成某些正向结果的完成,那么这个过程是个人在影响着多巴胺还是多巴胺在影响着个人?在获得最终结果之后,这个过程中的多巴胺是否还继续存在着,有没有对其他多巴胺行为产生影响。其实,按照人类正常的、积极的面来讲,反过来利用多巴胺来完成自己的目标,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只不过更多的时候,由多巴胺实现控制最为常见。佛教常说六根清净,道家提倡清心寡欲,古人对这方面的认知似乎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少,而如今优越的生活条件,不知给予多巴胺多少丰富的养料,倒也是一种人类生活的证明。跳过枯燥的理论,我还是喜欢作者对此所举的例子,或许,人就是要一辈子活在这样的欲望之中,叔本华说的很精准:

“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我个人的想法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也好,错也罢,希望自己这辈子有能够真正活出自我的那天,纵使如飞蛾扑火般。

整体来说,这本书值得推荐,了解基本的原理,理解个人的行为,也能更好的解释、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