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原作名: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作者:戴倫.艾塞默魯, 詹姆斯.羅賓森 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
出版社: 衛城出版
譯者:吳國卿、鄧伯宸
出版年: 2013-01-30
豆瓣评分:7.4

“我们不断地战斗,因为我们厌倦了政府一手制造的贫穷,厌倦了独裁政权与军阀连年加之于我们的人性堕落,厌倦了永远做待宰的羔羊。但我们将会节制,继续耐心等待和平的来临——到时候,我们将得胜。我们委身追求和平,安拉绝不会在我们奋力重建新塞拉利昂的时候放弃我们。”

  • 本书是在读书群推荐中看到的,在z-library上找到了13年版的资源(号称未删减版),豆瓣评分7.4的版是15年出版(有无删减未知)。我在书中学到了几个我认为新颖的词汇:广纳式政治/经济制度、榨取式制度、创造性破坏、垄断与寡头垄断,内容大体上围绕上述词汇展开,以真实的历史的事件为依据,一度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真是荒唐至极,难怪网上流传着“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种言论。说一说最后的结论吧,作者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国家失败的原因在于制度,好的制度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可以相互影响;相反,坏的制度会形成恶性循环,而想要打破这种循环,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 讨论这样一个宏观的课题对我来说着实困难,我只有一个很暴力的想法,与其众口难调,不如全部毁灭,秦始皇在这一点上应该比不上我

秦始皇是个很有争议的人。但秦始皇办了一件伟大的事,就是统一了中国。
但秦始皇是怎么做到的呢?
都给我用同样的度量衡,不用的,杀!
都给我写同样的文字,不写的,杀!
只能留官方规定的书,非官方的,烧!

我想在生与死这件事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究其根本,每个人心里都期望着自己独特的“幸福”生活,但却不可知“幸福”生活的边界是什么。如果大家都像刘慈欣在《三体》中写的三体人一样,彼此之间的想法互相心知肚明,对整个社会的运转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也是人性不可知的一面

我们不应假设任何关键时期都会导致成功的政治革命,或会让世界变得更好。历史充满许多例子,在革命和激进的运动推翻暴君后,却由另一个暴君取代。

我无法否认,历史的黑白之间存在着许多灰色地带。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个轮回,一个政权倒下,总会有另一个政权崛起。总有秉持正义的一方,也总有贪图私利的一方。在这样不断往复的循环之下,人类社会缓慢地前进或退步,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意义。也许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亦或走向另一个极端,互为敌手。人类这个群体总是充满了“偏见”,却又从未在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不轻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这些领域无疑是美好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造它们的人,利用它们的人,破坏它们的人,各有其独特的想法。因此,我相信,国家的兴衰,终究掌握在人们的手中。

尽管我自认为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我仍有自己的希望。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希望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希望人类能够摆脱愚昧、贪婪、无知、暴力和战争,摆脱一切不美好的事物。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希望自己能跨出舒适区,勇于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体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