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

刀锋
原作名: The Razor’s Edge
作者: [英]威廉·萨姆塞特·毛姆
译者: 秭佩
出版年: 2016-1-1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8.7分

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读完并没有太多感想,可能受到了类似题材的书籍影响,没有了特别强烈的冲击感,反而多了些许平静,我个人认为“精华”的部分在于后半篇,对于生死、对于人生的见地、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爱情的描写,都像是在根据一篇调研写的总结报告。所以我的建议是直奔主题读后半部分。当然前半部分则更像是在讲故事,故事本身也很精彩,但恕我直言,故事片段非常琐碎,有些情节有始无终,这样比起寻求所谓的“最终答案”,主人公“拉里”的人生经历更让我感兴趣。这个译本的代序,郭永健教授写的非常棒,完美的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同时也描述了自己对书中人物的理解,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参考。

我与世无争,因为没有人值得我去争
我热爱大自然,也热爱艺术
生命之火曾烘暖我的双手
现在它熄灭了,我也准备离去

这几句诗是书中人物艾略特给自己准备的墓志铭,他的一生都倾注在上层社会的交际,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直到自己的最后这段时间都撇不开交际宴会,实在是有够讽刺的。而主人公“拉里”则是完全相反,战后归来的他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他所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当然他有一笔足够他生活的物质财富,似乎一开始就已经达到了艾略特最后想给自己标榜的“成功”。
人与人的差距挺大的,拉里在战场上的遭遇使他脱离了一般人的生活追求,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倘若艾略特同样在战场上经历了生死,他是否也会像拉里一样呢,舍弃他的地位,舍弃他的社交生活,我想可能不会。这部作品让我思考的地方就在这里,如何正确的选择生活方式呢,就像伊莎贝尔退还了拉里送她的那枚戒指,认为3000块达不到她想要的生活;后来家庭破产发现生活也还过得去,如果坚持当初的订婚,是不是也会和现在一样呢。我实在不能理解她对索菲用了那样的手段,得不到就毁人的心态不可取,不明白她心里为什么还有那份执着,你说是爱情吗,可是她无法舍弃富裕的生活,你说是嫉妒吗,可她明明已经有了很多其他人遥不可及的东西。或许跟自己内心的阴暗面对抗,也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课题吧,从这个角度来看,拉里的高度就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有些人追求财富,有些人追求清闲,有些人追求爱情,有些人追求自由,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的生活,倘若不能越过刀锋去生活,那就在此面专注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