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PLS VPN?
MPLS VPN就是采用MPLS建立的LSP作为公网隧道来传输私网业务数据的。
BGP/MPLS IP VPN是一种L3VPN(Layer 3 Virtual Private Network)。它使用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在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上发布VPN路由,使用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在服务提供商骨干网上转发VPN报文。这里的IP是指VPN承载的是IP(Internet Protocol)报文。
MPLS VPN网络结构
BGP/MPLS IP VPN的基本模型由三部分组成:CE、PE和P。
CE(Customer Edge):用户网络边缘设备,有接口直接与服务提供商网络相连。CE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也可以是一台主机。通常情况下,CE“感知”不到VPN的存在,也不需要支持MPLS。
PE(Provider Edge):是服务提供商网络的边缘设备,与CE直接相连。在MPLS网络中,对VPN的所有处理都发生在PE上,对PE性能要求较高。
P(Provider): ...
MPLS概念MPLS转发概述
MPLS转发的本质就是将数据归到对应的FEC并按照提前建立好的LSP进行转发。对于整个MPLS域,LSP是某一给定的FEC进入域和离开域的路径,可以看成是LSR的有序集合。对于单台LSR,需要建立标签转发表,用标签来识别FEC,并绑定相应的标签处理和转发等行为。
MPLS体系结构
控制平面
负责产生和维护路由信息及标签信息
控制平面包括IP路由协议和路由信息表,标签分发协议和标签信息表
转发平面
也称为数据平面(Data Plane),负责普通IP报文的转发及带MPLS标签报文的转发
转发平面包括IP转发信息表和标签转发信息表
LSP建立原则
当网络层协议为IP协议时,FEC所对应的路由必须存在于LSR的IP路由表中,否则该FEC的标签转发表项不生效
LSR用标签标识指定FEC,所以该FEC的数据被发送至LSR时,必须携带正确的标签,才能被LSR正确的处理
对某一FEC,设备上存在进(In)标签时和出(out)标签,分别表示该FEC的数据接收和发送时所携带的标签
LSP建立方式
静态LSP
动态LSP
* 用户通过手工为各个F ...
作者: 六层楼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标题: 一定要知道的关于女生的那些事儿出版年: 2019-7-1豆瓣评分:8.1分
以下是个人读完之后的一些碎碎念_读完这本书,虽然明白其中的知识都是些基础知识,但还是挺令我震惊的,弥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这么看来女生在生理方面是如此的脆弱,或者说人本身就是一种脆弱的存在。我也特别希望作者能够出一本男生的呵护指南,讲一讲男生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的,多一些这方面的科普,总归是好的。不然,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代人又一代人就只会自行默认到了年纪就什么都知道了,好似人人无师自通,却只有正在经历的人一脸懵逼。
_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和我一样,对这方面的认识皆来自于网络,不在父母那里、不在老师那里、也不在课堂之上,当然渠道不是问题,只要正确的学习到知识就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第一负责人。可能身为男性不大能get到其中一些语言对女性的伤害,看豆瓣一些评论时,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我承认确实有些内容相较起来过于啰嗦。在辨别、验证信息这类事情上,我认为作者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至少经验上绝对超过一般人,那么做决定时相较一般人就会考虑更多,知道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个人 ...
愿人类荣光永存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4-2-1译者: 潘振华/苏益群/六未央/魏晋/老光、甄春雨豆瓣评分:8.4
以下为本人看完整部书后的一些碎碎念_稀稀拉拉的终于看完了,我找了同一家出版社两个年份(17年出版以及24年出版)的电子书来看,尽管是同一帮译者,读起来却完全不是一个味,想必这几年也是做了校对改进,沙丘的篇幅长度略长,内容极为丰富。前四部的剧情最吸引人,后两部给我感觉上始乱终弃,本以为雷拓二世会卷土重来,结果只是后人在ta所谓的“金色通道”里无尽循环(看完整部书我仍然没有找到ta所谓的“金色通道”的定义),这大概就是人类的终极命运吧,在稳定与不稳定、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反复横跳。
_以我有限的思想和蹩脚的语言组织能力,不确定该如何评价这本长篇巨制。久远的历史长河,大小事件不断,唯一离不开的宗旨: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似乎人类更喜欢zuo(没错,No zuo No die),一代人推翻一代人,一代人接替一代人,此为主流,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细化到微观的层面,包含宗教信仰、个人爱恨情 ...
OSPF特殊区域及其他特性
ospf路由器需要同时维护域内路由、域间路由、外部路由信息数据库。当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时。LSDB规模也不断增长。如果某区域不需要为其他区域提供流量中转服务,那么该区域内的路由器就没有必要维护本区域外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ospf通过划分区域可以减少网络中LSA的数量,而可能对于那些位于自治系统边界的非骨干区域的低端路由器来说仍然无法承受,所以可以通过OSPF的特殊区域特性进一步减少LSA数量和路由表规模
传输区域末端区域Stub区域
末节区域:拒绝四、五类LSA
这种区域不接受关于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的信息,如来自非 OSPF 路由器的路由(也就是该区域不接受 LSA 4 和 LSA 5)。需要路由到自治系统外部的网络时,路由器使用默认路由(用 0.0.0.0 表示)。末节区域不能包含 ASBR(除非 ABR 也是 ASBR)。
RTD的LSDB
RTD的LSDB
一、二、三类LSA
一、二、三类LSA
五类LSA
一条缺省的三类LSA
四类LSA
…
五类LSA
四类LSA
Totally Stub区域
这种 Ci ...
HCIP Data-filter policy原理
面临一些非法流量访问的安全性及流量路径不优等问题,故为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提高链路带宽利用率,需要对网络中的流量行为进行控制,如:控制网络流量可达、调整网络流量路径等
流量行为控制需求对流量行为的控制需求分析控制网络流量可达性
保证网络安全性,客户常提出一些部门之间不可互访的需求
调整网络流量路径
后期对网络做优化时,常提出调整网络流量路径的需求
控制流量可达性路由策略方式(控制平面-路由表\filter-policy\route-policy)
可通过修改路由条目(即对接收和发布的路由及路由进行过滤)来控制流量可达性,这种方式称为路由策略
可利用Fileter-Policy工具对RTA向OSPF引入的路由和RTC写入路由表的路由进行过滤:
首先使用ACL或IP-Prefix List工具来匹配目标流量
然后在协议视图下,利用Route-Policy向目标流量发布策略
可使用Route-Policy工具,在RTA引入直连路由时对路由进行过滤
首先使用ACL或IP-Policy List工具来匹配目标流量
然后在协议视 ...
ISIS协议原理及配置
和OSPF一样,IS-IS也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并使用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进行路由计算的一种IGP协议。IS-IS最初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为他的无连接网络协议CLNP设计的一种动态路由协议。
为了提供对IP的路由支持,IELF在RFC1195中对IS-IS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使他能够同时应用在TCP/IP和OSI的环境中,修订后的IS-IS协议被成为集成化的IS-IS。由于IS-IS的简便性及扩展性强的特点,目前在大型ISP的网络中被广泛地部署。
IS-IS协议基本原理场景应用
ospf
园区网:区域多样、策略多样、调度精细
骨干网
区域扁平、收敛极快、承载庞大
路由计算过程
建立邻居
同步LSDB数据库
执行SPF路由计算
地址结构
TCP/IP协议栈
IP协议
IP地址
OSPF
Area ID + Router ID
OSI系统
CLNP协议
NSAP地址
IS-IS
NET标识符
NET是一类特殊的NSAP(SEL=00),在路由器上配置IS-IS时,只需要考虑NET即可。
Area ID
...
HCIP Datacom - 外部路由
除了内部通信外,企业还需要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不同企业网路之间存在互相需求
外部路由计算过程
Area 0中RTB的计算结果(ASBR所在区域)
Area 1中RTD的计算结果(非ASBR所在区域)
序号
谁在发
用处
范围
1
All
自身拓扑、路由
本区域内
2
DR
本网段拓扑、路由
本区域内
3
ABR
区域间路由传递
OSPF(除本区域
4
ABR
寻找ASBR
OSPF
5
ASBR
外部路由
OSPF(除本区域
外部路由的类型
E Type
Type
Cost
第一类外部路由(External Type-1)
AS内部开销值+ AS外部开销值
第二类外部路由(External Type-2)
AS外部开销值
次优外部路由的产生
次优外部路由的产生原因
https://img-blog.csdnimg.cn/20210113202055626.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 ...
HCIP Datacome - OSPF区域间路由
网路规模扩大、结构复杂,路由器完成路由计算所消耗的内存、CPU资源越来越多。
网络发生故障可能性随之增加,路由器负担增大,降低网络运行稳定性。
区域间路由计算过程区域间划分
接口划分区域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区域内部路由器
区域间路由器传递
同区域以一类LSA在传递
不同区域以三类LSA在传递
区域间路由计算
未知区域外的拓扑结构
区域间路由防环机制区域间环路的产生
Area0为骨干区域,其他为非骨干区域。非骨干区域要与骨干区域想连。
非骨干区域相连的,只能在本区域通信
避免域间路由环路
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
三类LSA的传递规则
虚连接的作用及配置不规范的OSPF区域设计
area2没有与area0相连
解决方法:虚连接Vlink
配置1
配置2
ospf1area1vlink-peer 3.3.3.3(Router-id)
ospf1area1vlink-peer 2.2.2.2(Router-id)
HCIP - Datacom OSPF区域内路由
介绍OSPF如何计算区域内路由,包括如何使用Router-LSA和Network-LSA描述拓扑信息和路由信息,及构建最短路由树
Router-LSA描述P2P网络
类型
描述
释义
TYPE
Router
/LSA类型
LS id
1.1.1.1
/链路状态ID
Adv rtr
1.1.1.1
/产生此LSA的路由器Router ID
Link ID
3.3.3.3
/邻居路由器的Router ID
Data
10.1.13.1
/宣告该Router LSA的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
Link Type
P-2-P
Metric
48
Lnik ID
10.1.13.0
/该Stub网络的IP地址
Data
255.255.255.0
/该Stub网络的网络掩码
Link Type
StubNet
Metric
48
/开销值
Priority
Low
Router - LSA描述MA网络 ...